跳到主要內容

百日告別 ▎ (不想)坦承遺忘



○ 悲傷者的悲傷自習


對於「百日告別」導演林書宇的印象來自於「九降風」,對我來說那是一只有著青春紀錄軀殼,實為男/女反思批判的性別電影。


若是星座,我恐會誤認他是雙魚(雖然他是Aquarius):相較於高深莫測精彩連環的故事經營,他更長於抒情詩般的細節,當你把漫長的電影片格獨立切分,每格都能浮現像是詩段的那種短促卻濃厚的情感節奏,像是

「但樹椏試著喜歡 每一葉的不告而別。」,又或「他並不常存在 我也是 不常 有些稀有時刻 剛好都在 就慎重地稱之為愛」



即便長於說情,「九降風」的林書宇終究還是說了一個起承轉合完備的青春故事,而「百日告別」作為一部對於亡妻的悼念電影,每個片段都可以看得出他試圖頑抗時光,以停滯、封存、凝結時光對已逝者記憶的剝奪,偶爾甚至可以感受到這部電影之於林書宇是某種對於她的降靈/招喚,他或曾想過電影播完之後,一切就會如同電影裡男主角對亡妻的那聲「起來囉」,回歸到未逝完好的原貌(即便沒有,而這真是殘忍)。



是而,「百日告別」並未被寫成一個準備好被他者理解的故事,而更多是導演者自我情感的演練自習:記憶的招喚、亡逝現實的拒絕、無人理解孤獨的再現、逝去者再生的企圖,它成了一部少有情節而細節裡私人情感溢滿的電影。

若無能感受到那些類同的情緒/敏感/經驗,在電影嘎然中止後,觀者恐怕只能望得明明該是抒情詩卻被寫成了無情節小說的困窘。

○ 悲傷的A面:無人懂得的悲傷


若再退後一步以抽離的視角閱讀「百日告別」,林書宇在他這些對於失去親愛者的感情細節的厚描記述,提供了我們對於悲傷雙面/矛盾性的理解。

悲傷的第一個面向是「個人的重返」,同為一種情緒經驗,快樂與悲傷是截然不同的靈魂區塊,快樂具強烈的社交性,會在人際交往中被擴散強化,形成快樂因分享而加乘的結果;

反之,悲傷/寂寞/孤獨卻是觸及內裡自我反思的情緒型態,或許因為喪失(親愛者)終究會讓個體回望檢視那些形構自我認同/記憶的最重要部分、面臨感情作廢面臨自我修補的心理歷程,是而個人必須離開社會回到自己的內在世界裡去進行暫時(甚至長時)的自我重整。

也或正因為悲傷是這麼一個「自我」修補/重整的過程,悲傷只有自體能夠定義、指認、理解、修改,這也讓各種來自於社會/他者的憐憫、同情,或者嘗試理解都將變成一種徒勞無功,甚至成為對悲傷者的雪上加霜的心理暴力/二次傷害。

就像在電影在開幕幾十分鐘後。石頭所扮演的男主角便在喧囂雜鬧嘗試安撫喪妻之初的他的友群裡怒吼。是阿,你們怎麼可能三言兩語就了解我失去相愛多年的他的悲哀(是的,不可能的),怎麼可能。



○ 悲傷的B面:類同的共鳴



但弔詭的是,重返自體的悲傷並不意味著被理解的放棄,或喪失被理解的意圖,相反地,悲傷者尋求的是能正確或接近正確形式理解其悲傷底蘊的他者,這樣他者所能給予的並非是語意上、字面上的慰藉,而是具有共同悲傷經驗者,他能正確地為潛藏在自我心底的悲傷/焦慮/苦痛指認出真正的姓名,他們能「真正地」感同身受這段喪失後的黑暗,如此他們原本失喪的情緒功能方才開始作用,悲傷自此開始有了名字,眼角自此可以開始淚流。

一如林嘉欣在電影前半於友人面前完全地情感漠然自做堅強,再到片中將逝亡未婚夫的舊衣還給弟弟,而弟弟逕自在衣櫃身著前淚流,最後兩人無言相擁淚崩的那幾秒鐘。



對於林書宇來說,這段或許不是悲傷開始釋然的註解,而是悲傷原來才要開始的分段空格。

○ 在那一刻起,我們就都不再是原本的那個人


散場以後我想起的命題像是「這是一部悲傷書寫或悲傷克服的電影嗎?」、「他覺得在這部電影拍完以後他會變得快樂一點嗎?」

而「百日這件事就是在提醒我們時間到了,要學會放手」又或「(遺忘)還要多久?我不知道」一類的台詞大概便是結論。




更具像的,便約莫如言叔夏那段談書寫與悲傷/寂寞/喪失等情緒之間的陳述句:

我試圖找到一個合理的敘事,或相對於創傷的當下,那個關於我的『理想的敘事』,有點像是復健的過程,日日演練,漸漸讓自己變好,但這個好並不是回到最初的狀態。

某個晚上,我這麼對S說道:也許從事情發生以後,它就開始也不會停止,它是一個內裡的某種傷口,但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會疼痛血流卻永遠卻都不再癒合了,你知道終會找到一個方式跟它共處,但也會理解到自己無論如何都不會再是那個完整的自己。

然後,你也會意識到,那個與傷痛共處時點終將會來到,而你居然會可悲地希望這個時點不要出現,希望現在正在身上發生的那些痛可以再更痛一點,

更痛一點,

我才能夠不需坦承已經把你遺忘。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希望情人節能用到的日文流行語(爆) ▎

預計給學生的3月份課外教材,但實在太妙,所以分享給 跟我一樣即將再次面對白色、黑色、紅色,甚或彩色情人節 荼毒凌遲的朋友們,希望這些技能我們終有可應用滿點的一 日(誤)。 喜歡看廣告/ 日劇的朋友應該有發現,2014年是「壁ドン/ 壁咚」這單字大鳴大放的一年,它是指常見於偶像劇/ 漫畫中,男主角將女主角逼至牆角,並用手靠住牆壁讓女主角 避無可避最後卻意外產生心動感的經典場景。 想當然,這種讓戀人們臉紅心跳的戀人絮語通常不會只有一 個,日本人們馬上就編列出更多的招式,並為之命名。粗淺 翻譯提供參考: 1. 靠肩膀/肩ズン: 日文唸katazun,據說是指男性將自己的頭靠在女生 的肩膀上,最好再搭配假裝睡著的姿態,其效果是在女性同 胞前呈現出一種身心的無防備感,進而營造出一種破壞性的 親密感。而此招通常需搭配人帥真好的地形卡使用之,不然 你沒下地獄也會下牢獄。 2. 環抱/なろ抱き: 日文唸narodaki,定義是從後方環抱對方,能創造 出彼此強大安定感絕對是此招受歡迎的原因(茶),建議秋 冬是較佳的使用時節,夏季使用時相信連路人看到都會嫌熱 ,甚至還會因此不小心觸發火災灑水器,慎之慎之。 3. 摸頭/頭ポン: 日文唸atamapon,簡單說就是摸摸頭。這場景設定 通常於女主角傷心失意的當下,具有跟蹤狂般定位能力的男 主角永遠都會適時地帶著飲料(且通常是啤酒)出現在她面 前,一邊摸著女主角的頭一邊說著:「別難過了,妳是個好 女孩」。另,在年齡設定90%會是男大女小,顯示來自於 「長輩的撫慰感」是此舉的重點效果。 4. 抬下巴/顎クイ: 日文唸agokui,是用手將低著頭的女主角抬起,強使 雙方四目交接心靈交流的高階技巧。相較於其他具有起手式 性質招式,此招偏向為連接技/ 續發技的概念,通常是在壁咚發動之後串接使用,兩者若能一 氣呵成前後互博,將對被攻擊者造成強大的心靈震撼。且, 此也通常為Kiss的前導招式,不過仍需注意的是,跟靠 肩膀一樣,若使用者未能先打出人帥真好的地形牌輔助這一 回合,下一回合就會有警察杯杯來抬你的下巴。 5. 插口袋/ねじポケ: 日文唸nezipoke,設定多是在天冷地寒的冬季,而 為取暖的女孩將手不刻意地放入男孩的口袋,致使男孩心跳 速提升至200馬赫的經典場景。相信這是很多男孩畢生的 夢幻場景,甚至購買雙口袋、三口袋,

▎数の手振り 中文與日文的數字手勢▎

受到中文漢字的影響,日文數字在書寫上與中文幾乎沒有差異,這點對於觀光客來說可是相當便利的,在購物詢價或時間訊問上,靠著書寫就能夠解決溝通上的問題。 不過相較於書寫,相信用手勢表達數字應該是更有效率的,但有趣的是,台灣人慣用的數字手勢跟日本人的版本可是有相當的差異。 在數字手勢的表現時,雖然在一到五這些數字上台日沒有太大的差別,不過從6到9則有截然不同的表現方式。手很巧的台灣人是用單手來示意(如圖上排所示),心思縝密的日本人則用雙手來完成6以後的數字呈現。 雖然只是幾個數字手勢的小差異,不過如果學起來,或許會對日本旅遊在購物時,會有意外的小幫助。

【 油蔥粿 】

米汁で作った食べ物で、人気な朝食。もちもちな食感と米の甘味が特徴。濃醤油をかけて食べたら、美味しさは倍増になる。台湾の朝食文化を体験したい方にはお薦め。 某些吃食的瞬間往往會提醒我關於自己的身世,在開始異地而居以後。 比如我很討厭淡薄死鹹的稀醬油,對長期在雲林居處的人來說,醬體濃厚並有鹽味甘味交錯層次的厚醬油,才是醬油味道的理想型。 又比如說是油蔥粿。 油蔥粿的粿體由米漿所製成,因此它的彈性與甜氣都得仰賴米漿的品質,是而米的良窳決定了油蔥粿好吃的程度,是它的靈魂。而更好吃的油蔥粿還需要很香的油蔥與醇厚的甘醬油,才能抵達最好味道的平衡點。 在離開那個以米聞名的老家以後,我鮮少遭遇與記憶相仿的油蔥粿,因此每次返家,我習慣去舊市集老街坊吃上一遭,每一口都讓我理解到食物均是風土的構成,一旦離開那個地域經緯,它便會崩解式地質變。 同時也才體悟,每一回吃食都是一種記憶的反覆,或一種自我的書寫。它提醒我自何而來,為何我是為我。